過去婆婆都是傍晚給花澆水,所以我一直也都這樣做;後來常常看報導說應早上澆水較符合經濟效益:
1. 蝸牛較不會出現
2. 植物較能吸收水份
3. 招惹較少病蟲害。
因為去年夏天實在曬太多太陽了,我是不怕黑,可是真怕臉上又多些曬斑,所以今年就改試為早上澆水。
早上澆水常會犯的錯誤是無法正確拿捏水量。德國溫差大,早上露水常常很重,會被騙,以為地很濕澆夠了,下午才發現植物會垂頭喪氣--例如天氣如這兩天,白天都有30度以上的情況--植物不快樂,我下午又得補澆,也不快樂。
現在學會了,就是早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前晚沒下大雨,就藐視露水,澆水時,需要較多水的植物,澆水時就在心裏數到15再移動,只是菜園和花園都不小,澆完水時,還要收割該收割的菜,弄這弄那的,時間真不夠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