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收成的喜悅

我:「種菜最大的快樂就是收成。種菜過程雖然辛苦,但是看到它們健康茁壯起來,什麼辛苦都忘了,就像生小孩一樣。」
Hermann:「妳又沒生過小孩,怎麼知道生小孩是這樣。」
我:「那個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不是例子嗎?本來害怕生小孩,後來竟生了9個!」
Hermann:「🙄」


最近每天最少都能收成這麼多。
草苺是四年前種的,那時買了8株,它們現跟維多利亞女王很像,很會生小孩,院子空地都是草苺。



草莓區很多蛞蝓,每天早上都得去巡視,這樣才有草苺吃。



原本想多等幾天的蒜頭也收了,因為這幾天會下大雨,很怕它們會爛掉或發芽。
這些是去年九月種的。



 

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育苗盆的整收

五月底室內菜苗都移植出去後,接下來要做的是更煩瑣及耗時的工作:育苗盆的清洗、晾乾、和收納,以備明年再次使用。


這是第二批。
清洗時才發現自己的厲害,全部加起來最少有400個。

再次利用舊盆不只環保,也能省錢。



這是植苗盒,每盒可直24株,很適合栽培種子小的葉菜類。




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菜心/萵筍 Spargelsalat/ asparagus lettuce

小時常吃菜心,長大去台北唸書後,菜心突然從生活中消失。再看到菜心時竟是這幾年在視頻,看到華人在加拿大種,他們稱它為「萵筍」。

菜心從來都不是我的最愛,小時吃它是因為它在餐桌上,再度看到它時,回憶到曾經,竟然很想種它。在德國找了好久它的種子都找不到,去年回去時竟然意外看到了;當然只有鄉下才有它的影子,因為它是道道地地的農村菜。

據說它源自地中海,唐朝時傳至中國,從此落腳於中國和台灣。根據維基: 「萵筍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其中以鐵的含量較豐富,萵筍中的鐵在有機酸和酶的作用下,易為人體吸收,故食用新鮮萵筍,對治療各種貧血非常有利。萵筍還含有一種酶,能消除強致癌物質一一亞硝胺,有一定抗癌作用。萵筍中的尼克酸,可刺激胰島素分泌,促進糖的代謝,對糖尿病的老患者非常有益」,看來菜心是很值得種和吃的蔬菜。


菜心屬於萵苣類,是我三月初培育的,它長大後竟和我每年冬天都會種的紅葉生菜(圖上方那棵)長地很像。
因為還不是很認識菜心的習性,現都快開花了,莖卻還沒長夠粗,也只好收成了。

以前媽媽都用菜刀削皮,我技術不好所以還是用削刀,免得削完變成了蘆荀。
用削刀削真的有像德國人削白蘆筍一樣,怪不得又有萵筍這名稱。


它的葉子雖然不多,還是可以炒來吃的。


削完後剩這樣


先用鹽醃製三、四個小時,讓它出水入味



鹽水倒掉後,加些醬油、糖、檸檬汁,最後加辣椒粉和芝麻油。
真沒想到竟然很好吃,又脆又清爽!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碗豆

今天採收三月種的甜碗豆。

原本以為它和去年種的一樣,可以連殼帶仁吃,沒想到殼竟然很硬,只好一筴一筴的剝,雖然碗豆仁很甜好吃,可是實在太搞工了。

糟糕的我把去年種的碗豆包裝丟了,現不知之前種的是哪一種,想到之前的碗豆皮脆肉甜,殘念哪!


天氣一熱,長地好快,快碰溫室屋頂了


看到這麼脆綠的皮都想吃下去


剝好久,這些只能當堆肥

好甜的豆仁,忍不住邊剝邊吃


碗豆仁和去年的南瓜炒


煮了濃粥吃











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重蓋小溫室

四年前原本就訂一個150多歐元的簡易型小溫室,沒想到他們竟寄來一個有透明板有框架需組裝的,因為退貨重寄實在太累人,我們便將錯就錯硬著頭皮把它組裝起來(後來上網查,才知道他們寄來的價格是300多歐)。

第一年經過德國的兩個暴風洗禮,溫室透明板已有鬆動的跡象,第二年強風一來,溫室的門和窗戶便會被吹走,也因為透明板只有4mm厚且無防UV功能,第三年板子已開始脆裂。

今年決定將它拆除,重蓋一間16mm厚的。


組裝溫室對菜鳥的我們來說是件工程,拆溫室雖較容易,可是有一大堆螺絲,也要很有耐性


這舊溫室下面有底框,無需打地基;
新溫室因為較重,且無附底框,所以不能不打地基


拆完後先量需要的面積,先鏟土在再放石磚。


Hermann是典型的德國人,一板一眼的,做事很牢靠,這是他很大的優點。


因為地磚得剛好塞進測量好的長和寬,所以得切割。
切割機本身就很重,又一大堆灰塵,是件苦差事。



石磚很重又得水平,弄好後兩人已經都躺平了



石磚是中空的,鋪置好後得灌水泥;水泥本身就很重,翻拌水泥更辛苦,還好運氣不錯,隔壁借給我們當初他們整修房子留下的古舊水泥攪拌機,要不就慘了。


溫室雛形出來了。


小溫室前天終於蓋好了,蓄水桶也裝了。
兩間溫室是Hermann辛苦的結晶。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2024/05/08 菜園近況

4月到5月是最忙的月份:除了育還沒育的苗、開始整理院子外,白天若出太陽,還得將育好的苗搬去曬太陽, 然後傍晚再將它們搬進屋內。這麼搞工一來是讓它們能慢慢適應陽光,二來是為了強壯它們的“筋骨”,免得夏天一出去就暴斃。


這棵是兩年前買的血橙,冬天都在室內,因為柑橘類蠻能忍受到低溫5°C,所以先移出去。
去年結果到現在,真的是9月懷胎。



四月偷種在溫室的蕃茄現已亭亭玉立了



三月種的高麗菜開始在包了,這時得留意有無蟲或蛞蝓躲在裏面


這些都是二、三月種的


前天地植的球莖芹菜


甜碗豆。
奇怪的是今年它們的莢都不脆


很美的金龜子。
誰都想不到牠們的幼蟲是長地胖圓但讓菜園新手會起雞皮疙瘩的雞母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