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冬藏

最近得趕些稿,所以在這裏先休息一下。

(這樣也符合冬藏,不是嗎?)

自己編的聖誕花圈:
後院的松樹+前院的長春藤+屋內乾燥過的蜻蜓鳳梨花


祝大家聖誕節快樂喔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秋收(二) 冬瓜篇

前年的冬瓜是種在小溫室,種子是網友寄送的。第一次在德國種冬瓜,戰戰兢兢,還好那年到10月收了2個還蠻大的,也留了很多種子。


因為冬瓜個頭都很大,切開後吃常常吃不完,很頭痛,去年就休息沒種,可是愛吃冬瓜的Hermann口中會唸唸有詞,所以今年又育了好幾棵冬瓜苗,嘗試將冬瓜種在露天。

應是它的媽媽已經較適應德國的氣候,其中的一棵不畏德國五月的乍暖還寒,七月初已開始開花,七月底已有3顆掛果成功且愈長愈大,到8月底已有白粉。

今年德國九月開始下雨不斷,氣溫也一直下降,多虧這棵冬瓜那麼早就結果,讓我能在溫度來到4度前採收。

一般來說,一顆成熟掛有白粉的冬瓜可以留三個月以上的,前題是它是健康的。所謂的健康是指它沒蟲害、沒凍傷、沒刮傷或摔傷,這些細節我們在他成長過程中並不能完全掌控,所以在存放期間要常常檢視它們,表皮一出現異常狀況就最好安排上菜,寧願錯殺當佳餚,也不要等它爛了再心痛。


嘗試種在全日照的綠籬上


一共三顆,另外一顆躲在綠籬裏


這顆有些受傷,收割了以後就切來滷,大快朵頤


今年儲存冬瓜的新方法--烘乾。
冬瓜很多水份,烘乾後約就剩1/4而已,份量雖變地很少小,卻出乎意料地好吃。


另外一棵較弱的植株竟然也長了一顆出來,現一共還有三顆。


這是前年的醬冬瓜,很美味唷。

















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秋收 (一)苦瓜篇

9月就氣象學來說是秋天的開始,這些天也真的忙著收成,除了三餐所需,多的便烘乾、曬乾或冷凍或鹽漬,儲存起來。


秋收最明顯的作物是瓜,今年種四種蒲阿、三種絲瓜,四棵翠玉苦瓜,還有2棵冬瓜、好幾棵佛手瓜和南瓜;小黃瓜當然也有。


今年七月中已有苦瓜可吃


七月多的苦瓜切片裝袋冰起來


8月初已有太多吃不完的苦瓜,所以切塊曬乾做醬苦瓜


醬苦瓜曬一下太陽,有利發酵


8月底又有更多苦瓜出爐



較大的苦瓜切條曬乾
(苦瓜是目前觀察下唯一蒼蠅不愛的食物,所以很放心可以室外曝曬)


九月了較小的苦瓜則連籽切片曬


苦瓜含水量很底,曬過一下午太陽後,晚上再將苦瓜置於食物烘乾機烘乾,第二天就乾了


打算明年帶回台灣給家人喝,哈哈哈,很得意咧。





 

2024年8月23日 星期五

2024/08/22 菜園近況

今天是處暑,處暑的意思是夏已盡。今天過後,秋天的腳丫子便一小步一小步逼走夏天,天氣或許還會熱,可是那是秋老虎了。


去年在室內過冬的朝天椒,正在轉紅中


這是超市買的不知名辣椒,因為還蠻辣的,就留種,也在室內過冬



芋頭和香蕉


今年育的紫辣椒,成熟後才會轉紫色


雙胞胎佛手瓜




好吃的絲瓜(不知是黑金剛或是蘋果,種子是網友送的)。
看香港人連皮都一起煮,我現都儘量連皮也吃,出乎意外地,皮竟是脆的,我想可能是因為瓜嫩之故。


躲在綠籬裏的冬瓜,已有白霜了


大南瓜


羽衣甘藍


小溫室旁的南瓜和佛手瓜


今年很多人因天氣或蟲害收成不佳,我是陰錯陽差種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蕃茄,應是很有福氣才能收成這麼多蕃茄;更高興的是終於能把台灣的圓筒絲瓜種出來,它的果肉真的很綿密細嫩,很好吃。


因為這幾天天氣轉陰,先用電烘機烘乾蕃茄,
烘乾後的番茄真的很可口。


另一區的芋頭

網友送的蘆筍和七彩椒

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這幾天的收成2024/08/18

小溫室最近一直在收苦瓜露天則是四季豆,還好去年回台灣帶回來6公斤的豆粕,就醬了一大缸的苦瓜,大概可吃十年吧,哈!

 

紅豇豆產量不多,可是已留種籽了,明年不用擔心沒豇豆吃。


前天怕會下大雨,先將一批轉紅的蕃茄收起來



因為是打算吃10年的,所以是用酒醃的


加冷開水之前上面用木條將豆子壓住,這樣豆子就不會浮上來


酸豆很脆,炒辣不管有無碎肉都好吃




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2024年 豆豆秀

Hermann過世的姨丈在50多歲把公司賣了後便一心一意地在家後院種起菜。

那時我們都還在忙著唸書,夏天最喜歡去看他弄地整整齊齊的菜園、進去他的玻璃溫室偷吃幾顆蕃茄,然後帶些黃瓜、櫛瓜、豆子或生菜回家。我想我之後會開始種菜除了來自媽媽的的血液,多少是有受到姨丈的啟發。姨媽常說姨丈有個不便宜的嗜好,因為那時很少人自己育苗種菜,德國菜苗並不便宜,水電也貴,自己種菜加加減減算起來要比外面賣的還貴。

姨丈過世後,曾患有小兒麻痺的姨媽並沒將菜園弄掉,或許她開始想念並珍惜丈夫以前種的菜,夏天她還是會在溫室內種大量的蕃茄,露天則種一些西洋芹、大頭菜、生菜或是四季豆。

五年前夏天我們回來德國定居後,馬不停蹄地把後園整理出來,隔年便照著阿姨在四月就撒些矮種的四季豆;我雖然在臺灣一直都有種菜,豆類對我來說並不算難,可是德國氣候與台灣差太多了,一開始多擷取別人的經驗是明智的,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那年的四季豆收成不錯,但後來發現台灣的會攀爬的歪豆也很適合在德國晚春種植,它不但好吃、產量高、產期也較長,前年開始我便改種歪豆,今年更加入其它會攀爬的德國豆類。

種植會攀爬的豆類有個好處是較能預防控制無殼蝸牛(蛞蝓)的侵食。家裡的草叢多,蛞蝓一向是我很難駕馭的敵人,他們就像蚊子一樣,無所不在,防不勝防,今年尤甚。

今年五月我把育好的10多棵豆苗種出去,以往最少會有6-7棵存活,今年一種出去,第二天全被吃地稀爛,我只好重育。還好豆類一遇熱,長地很快,6月和7月初育的苗,全都長上來了,我們不但已經吃了好多餐,給了現已無法種菜的阿姨好幾次外,冷凍庫也塞了好多袋。

今年從挫折和失敗學到很多寶貴的經驗。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由逆轉順的感覺真是爽啊。


五月初種出的豆苗都被蛞蝓吃地稀巴爛,我只好再育苗;之後天氣不佳,十棵豆苗稀稀疏疏晃啊晃的,好不淒慘;還好隨著天氣轉好轉熱,它們只花一星期就爬上去了,真是神奇。



最近2-3天就可以收這樣一堆。
真的不用怕挫折,從挫折中找出解決的方法反而讓自己開竅,學到怎樣種出更多的豆子。


黃色的和扁平的是德國種,其它的是歪豆(
為何稱它為歪豆我也不知,因為它一點也不歪啊)。自己種豆子好處很多,尤其可以吃到嫩的,有時連頭尾都不用去就可吃。


過鹽水後的豆子要馬上冰鎮,顏色才會保持住



因為常吃豆子鮭魚,所以切小截



夾鏈袋雖然沒有真空袋好保存,但有可以重複使用的優點,儘量擠出空氣就是了。






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2024年 瓜瓜樂(下)

今年年初育苗時有蟲害,苗長地不好,很怕五月沒苗可種,所以一直補育,後來就不小心種了很多瓜。現天氣一熱起來,瓜瓜們便像氣球一樣膨漲起來,那種變化就是閩南語常說的『一冥長一吋』,看了很過癮,可是常常太多都來不及吃,今天就做了五瓶德式醬瓜,冷凍了四條苦瓜。

夏天的德國清晨常常蠻冷的,都快8月了,早上溫度來到11度。昨晚睡前有用氣泡布將冬瓜和茄子稍微蓋起來。

看到這氣泡布我都想笑,話說去年九月回台灣旗山家,整個房子就剩下沒能運走的傢俱和冰箱,爬到頂樓突然看到這一大卷沒用完的氣泡布,好高興啊,我就東挪西喬把這卷氣泡布硬塞進行李箱有拉鍊可關住的一邊。後來去宜蘭姐姐家。最後一天統整行李時,姐姐要打開拉鏈看還有沒空間再塞東西,我好緊張就叫了起來,姐姐一臉愣住,以為裏面裝了啥東西了。其實我是很怕它一被打開會像汽車的安全氣囊一樣爆出來,然後塞不回去...

就這樣啦,這卷氣泡布跟著我千里迢迢飛到德國了。好得意呀,哈!


這棵冬瓜是五月種出去的,現有三顆冬瓜掛果


這裏蓋的是茄子和魔鬼黑辣椒。
氣泡布有個好處是它很輕,較不會壓壞葉子,很適合無風的冷夜。


昨天收成的,冰箱還有一堆前天收的,就一起加起來做了醬瓜


將瀝乾水份的小黃瓜切1公分厚片,放入玻璃瓶中,裏面放了2片薑、2條乾辣椒、一瓣蒜頭、2片月桂葉,最上面放一葉葡萄葉。
醋水(醋:水=1:1/2)加4湯匙鹽和4湯匙紅糖,煮沸後加滿玻璃罐,馬上將蓋子蓋上,轉緊,靜置一夜才可移動。


這棵是會攀爬的白櫛瓜,去年法國網友送的種子,自己後來留籽。
它長地很特殊,口感和一般的櫛瓜也不太一樣。


它的籽雖然已成形,可是還是很嫩


鑲肉上面撒起司焗烤。
因為肉是生的,烤箱要預熱,開始160°烤20分,之後再轉到180°,烤到起司變金黃色。


疊成金字塔(這只是為了拍出美照弄出來的唄)



這一棵我以為也是白櫛瓜,可是長出的瓜形和顏色全然不同,把我也搞糊塗了



這是德買的蒲阿種子,生命力很強,已經曬了一次蒲阿乾了



今年大小溫室共種了4棵苦瓜,這棵翠玉是小溫室的其中一棵,從7月中就開始量產,可見蓋這小溫室是值得的。



太多苦瓜了,今年嘗試冷凍看看。


水煮開,加鹽,苦瓜去籽切片(1公分厚)氽燙,燙個2~3分鐘就撈起,沖涼水


冷凍了兩袋苦瓜,每袋約500公克;其它是四季豆和歪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