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24節氣之一,是北半球夜長晝短的最後一天;冬至過後,日照緩緩增加,大地漸漸甦醒,春天的腳步也慢漫近了。
冬至吃湯圓是習俗,雖然我們沒在過節,可是每年冬至快到時就會想要煮湯圓吃。今天是冬至,有吃湯圓哦。
今年做紅黃兩色湯圓,紅色是自己將甜菜根(Rote Beete)烤乾磨成粉,黃色則是來自南瓜泥。
將甜菜根粉混加入一半的糯米粉內,拌勻
和甜菜根粉拌勻後的糯米粉還是很白,可是一加水就變紅
水慢慢加,顏色也慢慢會轉紅
最後用手抓,試一下糯米糰乾溼程度如何,不可太濕
取出一~二小塊
放入開水中煮,漂浮上來後即可
將煮好的小糯米糰再與生糯米糰一起揉勻,增加糯米糰黏性
揉成糰備用
自己種的南瓜。
這次南瓜沒用蒸的,而是用微波的,約16分鐘南瓜就軟了(時間依大小而異,這塊高約10公分,直徑20公分)
將南瓜肉挖出
南瓜泥和糯米粉揉成糯米糰
兩個顏色都很討喜
內餡是肉和蝦。
湯圓最好包完就下水煮,太早揉好的糯米糰或包好的湯圓放著會容易乾裂;可是不用擔心,煮了後它們又會圓滾光滑起來。
冬至只要菜園的茼蒿還活著,就不能不煮湯圓吃唄
一大早就泡了幾朵從臺灣帶回來的香菇
先將香菇和蝦米炒香
加入高湯。
湯開了,放入湯圓,轉小火,等湯圓浮上來再加茼蒿就大功告成。
吃了湯圓又老了一歲嚕。